十二、栖凤岭的春-《娘子,请息怒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申时已过,夕阳坠到了半山腰。
    当满载粮食、布匹、猪肉的车队行进村子后,当即引起了轰动。
    杨有田站在牛车旁,同样惊讶,直到杨大郎上前给他解释了,才明白是怎么回事。
    “初哥儿......”杨有田主动走到陈初身边,想说什么却最终化作了一声叹息。
    的确,人家陈小哥当了家传宝贝来给大家换吃食,即便说几句感谢的话也显得苍白。
    “杨大叔,不必如此。这几日若不是你和其他叔伯接济,我们一家早饿肚皮了。”陈初说罢,转头看了看满村沸腾的人群,又道:“村里的情形大叔最清楚,这些粮和布大叔做主分了吧。不过,今晚咱们得吃顿饱饭,早听大郎说起杨大婶擀的汤饼是一绝.......”
    “哈哈,我去安排。”
    杨有田爽快一笑,转身走进了人群简单吩咐几句,村民马上行动了起来。
    男人们齐齐上阵扛粮,孩童们绕着那扇猪肉不住流口水,妇人们的目光却都集中在了那三匹新布上。
    姚三鞭老哥几个,则围着那头刚买回来的黄牛打转,掰开牛唇看看牙口、伸手摸摸黄牛健壮的屁股。
    比摸婆娘还骚情些。
    粮食进仓后,有人开始洗刷石磨,准备磨面。
    妇人们把自家案板搬到了村内空地上,连成一排只等麦子磨好,便要开始擀汤饼、蒸馍馍......
    杨大婶挥着两把菜刀,整扇猪肉上卸下的前腿肉不一会便被剁成了细碎臊子。
    这是给汤饼做浇头用的。
    菜刀接触案板的‘咄咄’声、孩童雀跃的欢呼声、妇人们兴奋谈论布匹的窃窃私语声,在逃户村上空交织,汇聚成一种抚慰人心的和谐嘈杂。
    “好久没见俺爹这般劲头了。”杨大郎侧头看了好一阵,才笑着道。
    坐在他旁边的陈初,把玩着一支能装五斤酒的酒坛,揭开泥封闻了闻,却没有喝的意思。
    这也是今日在县城内买来的。
    “酒是用来喝的,只闻有鸟用?”杨大郎从陈初手里把酒夺走,仰头干了一口。
    两人并肩坐下的地方,是逃户村东侧的断崖。
    栖凤岭西靠三百里桐柏山,东边却是大片大片的平原。
    远眺过去,夕阳昏黄,暮霭沉沉。
    “给。”杨大郎把酒递了回来。
    陈初接过灌了一口,味道酸涩,不由‘斯哈’一声,道:“说吧,说说咱这村子的来历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