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章 仁报诞生-《尊师孔仲尼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子贡家中,高宅阔院。
    宰予和子贡望着院落中工整摆放的十几台转轮排字盘,忍不住感叹道。
    “忙活了一个多月,总算是完成了。”
    转轮排字盘看上去并不复杂,它的主体就是一个平面摆放、能够灵活转动的圆盘。
    圆盘被划分为了数十个宽窄相等的谷道,每个谷道对应一个音韵,里面摆放着相同音韵的阳刻木活字。
    每当准备印刷时,    工匠们可以分为两组,一组念诵内容,另一组则根据内容从转轮排字盘里选出文字。
    但别看转轮排字盘和木活字并非什么极具技术含量的产物,但这也并不是个轻巧的活计。
    阳刻木活字的制作,还要多亏之前阳虎派来的郑国工匠,如果不是他们,    宰予和子贡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。
    而转轮排字盘有小公输班和张先生的帮忙,    制作起来也不困难。
    但难点在于,    春秋时期可没有音韵之说,而此时的语言发音也与后世大相径庭。
    所以宰予都没办法去图书馆照抄作业,只能参照着《广韵》等后世的音韵学书籍重新编写一套标准。
    宰予自从决定编写音韵书以来,每天一闭上眼,眼前飘的全是大篆。
    后来把他逼得实在没办法,他就拉着子贡和他一起搞音韵,结果子贡刚编了两天就快崩溃了。
    颜回有一天来串门的时候,发现这俩冤种双目赤红、满脸胡茬的蹲在墙角,简直快要被折磨的不成人形了。
    他觉得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,于是就主动加入了他们的编写工作。
    后来颜回把这事儿又告诉了他老爹,也同样是孔子门生的颜无繇。
    孔门弟子虽然同样在孔子门下学习,但也不是每个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很亲密。
    因为每个人的兴趣不同、性格也不一样,所以大家都各有各的朋友圈。
    这些孔门朋友圈也各有各的特点。
    以宰予和子贡他俩为首,    高柴、荣旂等人捧臭脚的,    是喜欢议论政事、参与各项实务的圈子。宰予私下自称他们这个圈子为‘名流’圈子。
    性格直率、脾气暴躁、喜欢打抱不平的圈子,则包含了子路、漆雕开、司马耕这些人。
    因为他们有事没事就会聚在一起搞点拿大顶之类的比赛。
    因此,宰予称他们为‘顶流’圈子。
    而像是巫马施、闵损、商泽、壤驷赤这样始终坚守仁义道德的,宰予叫他们‘仁流’圈子。
    而颜回他爹颜无繇的朋友圈则异常的牛叉,属于已经超乎宰予的理解范围了。
    如果宰予在第一层,那他们就是在第五层,高到宰予抬头都看不见的那种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