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李恪无奈摇头,“孔二愣子,我很抱歉,就是因为有了你这种后代,孔老二才被后世唾骂!” 孔颖达脸上一红,就要破口大骂,可昨日在诸子争鸣的擂台上,他都不是对手,更何况在朝堂之上。 “哼!至圣先师,怎么可能被骂?这句因材施教,就是至理名言!” 孔颖达干脆耍起了无赖。 “因材施教不假,可如今我大唐是怎么做的呢?” 李恪指着群臣说道:“所有人,都认为当官才有出席!读书人?放屁!那特娘是当官人!” 群臣面面相觑,相互点头,毕竟他们苦读诗书,除了有心中远大的志向,也有为官一任,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意思。 “很多不适合当官的人,就被你们视作朽木。” 李恪话音刚落,王珪冷哼一声:“连至圣先师的道理都不明白,怎么可能不是朽木?” “都特娘去读书了,你们吃的饭是从天上掉下来的?” 李恪拱手行礼道:“父皇,儿臣恳请开设百家技校!邀请各家学说代表入校为师!” “不可啊,陛下!若是有那异端学说可如何是好?” “不读圣贤书,莫非都去学种地不成?” “简直可笑!这哪里是给大唐储备人才,明明是在糟蹋读书苗子!” 太子一派的官员们纷纷下场,准备和李恪争辩。 谁知李恪的话还没结束,“儿臣恳请废除士农工商的职业等级制度!” “士”自然不难理解,就是读书人;“农”为国本,既是农民,也是农业;“工”则是手艺人;“商”则成了最末尾的那一种。 这种职业等级划分,已经流传了千百年。 李恪无异于在挑战孔颖达这种既得利益者。 “我倒是想问问吴王殿下!” 孔颖达冷哼一声:“我辈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,其他三类人,凭什么跟我等相比?” “说得好!” 李恪竖起大拇指,笑着说道:“突厥大军兵临长安;吐蕃蛮夷进军松州,孔大人这样的读书人在哪里?还不是长安城被你们看不起的农工商,三家的儿郎们,随本王出战?” 孔颖达哑口无言,长孙无忌出列询问:“请问殿下这百家技校有何作用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