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7章 九年义务教育-《我在大唐种土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本王觉得常科和制科可以进行一些改变......教育方面有个‘九年义务教育’的思想值得参考......”

    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。

    实质是国家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。

    他具有具有强制性、免费性、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。

    但很明显。

    现在的大唐无法做到强制性和免费性这两点。

    但是普及性和世俗性这两点却是可以。

    韩元完全可以在每一座城市都建一座国家的学校。

    而国家的学校,则是由国家输送老师过去,成立公立的学校。

    这样的学校给每个学生教育九年,分别教育语文、数学、物理......

    九年结束之后,经历考试,再输送到帝都创办的大学进行专项培养......

    这里面,能够做到老师普通性,逐渐改变读书人(教书先生)出自名门望族的陋习。

    同时考试这里,还能起到公平作用,避免因为是知贡举一言堂而定下录取名单。

    所谓的知贡举,就是“特命主掌贡举考试”的意思,一般以朝廷名望大臣担任。

    他们的存在,会出现试卷没有批复,就已经确定录取的人。

    以上,就是韩元的九年义务教育构思,现代社会的九年义务教育精简版。

    至于每年老师的人选,目前只能从现在的教书先生中挑选出来,慢慢一步步进行下去。

    到后面,直接可以在帝都设立师范学校,专门培养教书育人的老师。

    短期来说老师的质量肯定好不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但长期来说的话,又可以从新的学生中挑选出新老师,让他们下去教育学生。

    只要福利这方面有保障,那么这点肯定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韩元说了很多。

    将近两个小时都是他在说。

    不过总体而言就是一个粗简版。

    更多的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出来。

    不过只要方向正确,那么就不是难事。

    吏部侍郎等人作着笔迹,时不时的眉头紧皱起来。

    本来房玄龄就是受邀过来旁听的,后面他也要来笔墨记录。

    韩元的想法,无疑是空前绝后,对他们的冲击也是非常的巨大。

    因为思想不同,故而他们只觉得浑身都震撼无比,却又说不出所以然。

    最终,韩元觉得差不多之后停止下来,喝口茶润润喉,让他们整理出结果。

    大约一炷香之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