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可以分析一下,在箭矢上刻名字,不外乎就是存了两种想法。 其一是,怕被别人误拿了去,造成不便。 可以那史文恭在曾头市的地位,别人又怎么会有机会,去误拿他的箭矢呢? 这本身,就不太合理。 其二就是,彰显自己的本事,并以此而扬名。 很显然,若那一箭真是史文恭干的,史文恭在那一刻的名气,必然会高到了顶点。 毕竟射杀水泊梁山寨主的‘壮举’可不是谁都有机会的。 既然那史文恭是为名的话,那在他成功射杀晁盖之后,定会四处宣扬一番的。 至少在曾头市内,定会如此。 可是那史文恭在完成那样的壮举’之后,又是怎么做的呢? 依旧如往日般行事,不见任何张扬。 若真想扬名的话,又怎会如此? 再者,晁盖临死之前的遗言,也很值得推敲。 “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,便叫他做梁山泊主!” 这句话若仔细分析的话,便可引申出以下两重含义。 其一,既然晁盖不点名是谁射的那一箭,那史文恭这个杀人凶手的身份,便存疑了。 其二便是,哪怕晁盖到了生命即将完结的时候,都不想将水泊梁山寨主的位子,交给宋江。 因为宋江的本事,梁山之上,人所共知。 若让他去捉卢俊义的师弟史文恭,即便一百个宋江加在一起,那也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 即便是一万个…… 话说一万个宋江放在一起,还真就有可能活捉史文恭。 毕竟,人多力量大嘛。 即便每个宋江撒上一泡尿,都能把人家史文恭,淹死了…… 而在晁盖死后,书中又曾出现了一处疑点。 那就是,宋江在向兄弟们说晁盖遗言的时候,擅自把晁盖的遗言,从: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