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2章回家的艰难-《仕途红人》
第(2/3)页
比如,张峰和他众多的表哥,小时候一起上山捉鸟、下河摸鱼,关系好得不得了。
只是这一二十年来,他们一直在外打工,张峰一直在外读书和工作,一年最多在过年时见一次,平均下来每年还没有一小时候次,因为他们最初的时候不是年年都回家,后来是张峰不是每年回家过年。
在拜年的时候,大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,在亲戚家吃饭喝酒聊天,甚至留宿一晚,现在大家都开着车去拜年,去亲戚家匆匆走一遭,放下东西,客套几句,就要离开了。
平时的生活啊情感啊什么的,都没有来得及交流。大家拜年,不再是为了亲戚间互相走动,馈赠礼物,交流感情,而只是为了完成传统和长辈交代的一项任务。
张峰当时觉得,如果老一辈都不在世了,新一辈的联系也就慢慢断了。
自打工潮于九十年代兴起以来,很多农村人一直在外打工,二十多年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,平均到每一年可能就十来天。很多农村老人倒毙在田间地头,病死在床上,儿女都不在身边,没有来得及为父母养老送终,成为许多人终身的悔恨。只是为了生活和生存,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。
亲人团聚,过年拜年。过年的力量,亲情的力量,是当下动员中国人最有效的力量。这也是过年最让人感觉温暖的东西。当然,以前过年时的各种集体活动,都已消失殆尽了。
许多农村还是保持着过年、过十五给祖宗上坟的习俗,家家户户都要去祖宗的墓地给祖先点蜡烛,烧纸钱,放鞭炮,与祖先交流。
张峰发现,很多已经在城市安家的人,也会赶在大家三十这一天开车回老家给祖宗上坟。农村里许多曾被废弃的祠堂,这些年也逐渐恢复起来了。
由于天气寒冷,很多老人没有挨过冬天。过年前后,是老人逝世的高峰时段。
丧葬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,尤其对今天的社会来说,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。
有些媒体上动不动就喜欢报道某某地方为举办葬礼大肆挥霍,让大家误以为这是普遍现象。
其实恰恰相反,张峰发现,相比过去,今天的丧葬已是在最大程度上简化了。
大前年,快过年的时候,张峰本家的一个叔叔亡故,本家人和四面八方的亲戚来给他守丧,张峰当然也是赶回来的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