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 人鬼对峙-《陋俗之扎纸人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而是看到一些死物的影子。

    清朝时代的死兵,表情严肃,脚不沾地,缠绕在一团团幽黑雾气里,正一步步踏空穿来,那些沉沉浮浮的黑气,是怨气,这些兵在死前,都是怀着巨大怨气而亡的。

    为首的两个,一个浑身沸红的火焰,是杀人不眨眼的年羹尧。

    一个年迈衰老,一圈又一圈的绿纹在扩散,是清朝大学士索额图。

    多尔衮似乎没有来?

    夜色里,年羹尧与索额图身上的官袍,湛湛发光,异常的显眼,仿佛有仙鹤在飞舞,有狮子在纵跳的画面,是他们官袍上绣着的图案。

    怒视前方,大黑狗突然冒出了一句,“两个衣冠禽兽。”

    话糙理不糙。

    "衣冠禽兽"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。据史料记载,明朝规定,文官官服绣禽,武官官服绘兽。品级不同,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;

    文官一品绣仙鹤,二品乡绣锦鸡,三品绣孔雀,四品绣云雁,五品绣白鹇,六品绣鹭鸶,七品绣鸳鸯,八品绣黄鹂,九品绣鹌鹑。

    武官一品、二品绘狮子,三品绘虎,四品绘豹,五品绘熊,六品、七品绘彪,八品绘犀牛,九品绘海马。

    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,五品至七品穿青袍,八品和九品穿绿袍。

    所以,当时"衣冠禽兽"一语是赞语,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。

    到了明朝中晚期,宦官专权,政治腐败。"文死谏,武死战"的从政理念被贪官佞臣彻底颠覆。官场腐败,文官爱钱,武将怕死。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,声名狼藉,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,于是,"衣冠禽兽"一语开始有了贬义,老百姓对为非作歹、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"衣冠禽兽"。

    自此,官员身上的“禽纹”、“兽图”成为了贬义词,一直沿用至今。

    “哗啦啦!”

    庙前小河,水贱泥翻,被鬼物踏过,河道有好几处甚至都发生了开裂。

    鬼踏空,地震动,绝对恐怖的画面。

    吴大同开口道,“林三,看着阵仗,他们非杀你不可啊?”

    师父道,“什么深仇大恨啊?林三,你一个活人,到底怎么招惹上它们的?”

    我露出无辜的表情,“师父,我真没有做出多大禁忌的事。”

    相反,我这个活人还扎了一副“朝凤帽、百鸟衣”,让阴寿将尽的鳌拜,能多活三四个月。

    我是有功无过的人。

    现在,我也想不通怎么多尔衮偏偏要置我于死命?

    “咚!”

    突兀的颤动,一一群清朝死物站到了近前,庙檐瓦砾坠落,让人一阵心惊肉跳。

    小庙门前。

    人鬼对峙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