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9. 书中、自有、三尺剑-《曌帝双龙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们想到了那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狄英。

    当时为了逼张有德没有后路,杨浩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走了狄英。

    狄英是知道那个帽子的事,而且当时帽子就在他手里。

    后来狄英逃到复州投奔了唐五的事情,已经得到了证实。

    那么就是说,唐五是知道帽子的事的,甚至很有可能帽子现在就在他手里。

    由此推论,唐五的目的不是,或者说不仅仅是追查唐七案的凶手。

    他真正目的是借由此顺藤摸瓜,查出背后的惊天大案。

    对于他来说,其实这是两个案子。一个是于奇正来历案,一个是自己这群前朝遗留复国案。

    可是唐五已经有了足够的疑点,为什么这么重大的案情不往上面报呢?

    杨浩提出,唐五会不会是想独自贪下这个大功?

    张有德否认了这个猜测。

    这其中任何一个案子都是要摆到皇帝案牍上的惊天大案,何况两个一起?这功劳太大,他唐五也吞不下。相反若是出了半点差池,“重案隐匿不报”的罪名他担得起吗?

    这唐五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,现在谁都不清楚。

    但对于张有德他们来说,不管他卖的什么药,都已经置身于随时暴露的风险之中。

    因此,时间这两个字,成了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据可靠消息,皇帝老儿现在已经挥师高句丽。

    当今之计,就是尽快起事,占据荆州而南下席卷至岭南。

    同时让北边那边的跃马南下,加上高句丽,就形成三路夹击之势。

    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,就是荆州城。

    这么一来,于奇正的重要性比之当日在竟陵县之时,更要强上十倍不止。

    不仅能制造先进的武器装备,也不仅仅是对现在荆州城防熟悉能大大提高成功的几率。更重要的是,以后能修建固若金汤的城防。

    占下的地盘没有守城之忧是什么概念?那就是立于不败之地啊!

    由于时间已经不能再拖,对于奇正的态度,张有德已经做出了决断:尽最大可能拉拢。若实在不行,就必须除去!这样的人,我若不能用,就决不能给别人用。

    这就涉及到对他们而言的第二个迷了:于奇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怪物?

    现在从各个渠道获知的关于他的信息五花八门,根本无法判断哪个是真哪个是假。

    一会儿义薄云天,一会儿志向高远;一会儿深有城府,一会儿状若呆傻。对于其来历也是众说纷纭,什么天上的星宿、什么佛祖钱的大鹏金翅鸟、什么鲁班转世,说啥的都有。

    唯一可靠一点的信息来自于虞弘新——这也是目前为止能收买到的曌建集团中比较有份量的唯一的人了。

    据虞弘新供述,二逑脖子上所戴的,竟然是祖龙传国玉印!

    为此张有德后悔了很久,这么重要的宝物竟然从自己手边活生生的溜走。

    有了传国玉印,足以证明自己“正统”的身份。

    光是这一点就已经价值连城了。

    通常来说,“价值连城”只是一个说法,就是说某件宝物值多少钱。事实上,真有这么贵的东西也找不到买家啊。

    但这传国玉印不仅是意义上的价值连城,自身就带着无数的金银珠宝。

    宫廷的典籍中,有些绝密内容是外界绝对不知道的。

    比如,传国玉印真正的秘密。

    很小的时候张有德就知道一个道理,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不是龙潭虎穴,而是在这柳绿花红的皇宫大院之中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宫廷争斗都是赢家得到整个天下,输家人头落地,连小命都保不住。哪怕是父子兄弟之间,莫不如此。

    更何况,他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。年岁越长,耳中听到的战火的消息越多。

    当然也只是耳闻,乱兵一直没打到皇宫中。小张有德每天里还是在皇宫中读书。

    有一天他问自己的老师:“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可我不读书也有颜如玉和黄金屋了,我读书有什么用?”

    老师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,只是笑而不答。

    后来有一天,听到乱兵已经进到了京城,当即把书丢在地下就往外冲。

    老师急忙上前拦住。

    小张有德愤然叫道:“读书读书,读书有什么用?还不是被那些不读书的打了进来?我要去打仗。”

    老师跪在他的面前,表示若想出去,先从自己尸体上踏过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