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拱-《脸谱下的大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余者如孙鑨、孙铤、陈有年、吴兑等人,各有长处。”钱渊迟疑了下,还是说出口,“因均生于东南,长于东南,倭乱不息,彻夜难眠,皆有报国之心。”

    话说到这已经够清楚了,随园里都是绍兴、松江、杭州的士子,对东南倭乱非常关注,而其中钱渊和胡宗宪颇有来往,徐渭甚至入其幕中。

    钱渊企图试探高拱对胡宗宪的看法,但对方没有给出任何明示或者暗示。

    钱渊心里有种挫败感,这高拱的性子和史书上写的怎么不一样呢?

    历史上,高拱两次致仕的原因都很复杂,但直接导火索都一样,源于嘴贱话多。

    第一次,高拱在内阁里大骂徐阶是青词宰相,结果徐阶反驳你高拱也给嘉靖帝写青词,两人就此决裂。

    徐阶很快利用京察和科道言官硬生生的将高拱赶回老家。

    第二次,高拱在内阁大大咧咧的说“十岁太子,如何治天下”,结果被冯保和张居正找到机会,一击致命。

    但钱渊现在面前的高拱,嘴巴紧的跟上了锁似的!

    不过很快,高拱就证明了,史书对他的评价还是靠谱的,只不过他现在还没登上高位,还没后来那么猖狂。

    “和徐府联姻已成定局?”高拱板着脸,声音洪亮。

    “此私事。”钱渊陪着小心道。

    “私事?”高拱冷笑道:“华亭今年才五十有五,你不是曾言,老夫和华亭必有一战吗?”

    钱渊也是醉了,叔父这是什么话都往外说啊,以后自个儿还真得留个神。

    对高拱来说,钱渊入裕王府,就意味着徐阶的手隐隐伸进了高拱的地盘。

    而徐阶才五十多岁,如果运气不好……嘉靖帝这两年挂掉,徐阶说不定能在首辅位置上待个十年八年,高拱如何能忍?

    对此,钱渊也无可奈何,小七的出现打乱了他之前所有的谋划,这是没办法的事。

    不过钱渊的架势倒是摆的足足的,“中玄公,叔父愿将此身托付,钱展才非不孝之人。”

    “自嘉靖三十二年起,我钱展才足迹遍布东南各地,又被召入京,所见之人,有王民应、胡汝贞、张半洲这样的封疆大吏,有严分宜、徐华亭这样的内阁重臣,也曾见过荆川公、震川公这样的文坛泰斗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