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零八章 开工(下)-《重生之最强人生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香江很早以前就有了竞争上岗、竞争下岗的制度。

    每一个工厂,只要遇到了那种不符合需求的员工,第一反应就是解雇,然后寻找新的工人来代替。

    在资本的世界里面,根本就没有温情,只有赤果果的利益。

    但是这样的以利益为目标,最直接的反应,就是使得香江的工业急速发展,成为了70-80年代的亚洲电子和小商品工业基地之一,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。

    我们很难评定这个发展方向是不是最正确的。

    因为就在隔壁的日.本,完全采用的是另一套措施。

    无论什么时候,无论什么过错,无论什么不足,除非是万不得已的万不得已,都不能解雇一个员工。

    这是松下幸之助提出来的企业经营理念,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和展开,已经在日.本的会社和工厂制度里面扎根发芽,开花结果。

    照理说,这样有点宽松的制度,不容易激发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——反正我不努力也不会开除我,还是有薪水可以拿,多好?

    可是结果恰好相反,日.本从50年代开始,一直到2020年,在世界上都是最有名的工业机械强国。

    除了德国可以和日.本比试一番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工业、机械、电子产业上面和日.本相提并论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耻辱的事实,当我们在欢天喜地的欢庆自己成为“第一制造业大国”的时候,却从来不敢说,我们在这些技术领域比日.本强。

    我们可以在航天技术上面甩日.本八条街,但有些行业,不行就是不行。

    不行就继续努力追赶,从来没有什么丢人的。

    说回眼前。

    所以说,日.本的可以靠宽松的制度成为世界顶尖,香江也可以靠严格的制度成为一时瑜亮。

    两种制度都有着非常鲜明的针对性,可它们都成功了。

    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原因,但在殷俊看来,这还是最终要落在人的身上。

    是的。

    社会的主体是人。

    生产和工作的主体是人。

    日.本为什么在那么宽松的用人制度上面,还能赶超一系列的工业强国,达到数一数二?

    不就是他们坚持了自己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吗?

    文化教育使得人们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和动手。

    素质教育使得人们对自己的工作、对自己的工厂有强烈的认同感,真正的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,这才迸发了强大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。

    其实我们国内也有这样的时候。

    那就是50-60年代,在那个困难的时候,一大群工厂工人们,咬紧了牙关,努力把一穷二白的华国工业基础硬生生的搭建起来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