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9、人有一怪必有一才-《重来1988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来了吗?”

    “来了,可怎么是个老头儿啊。”

    “呵呵,他们这种人就这样,叫他过来吧。”

    陈凡还特地走到门口儿迎一迎。

    刚站了一会儿,就看到院子里有工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,只见一个长发披肩胡子拉碴,穿着红裤子的伙计走过来。

    陈凡不由得苦笑着摇头。

    这会儿的艺术家作家之类的都跟精神病似地,穿着打扮怎么怪怎么来。

    他们这种在北上广还好,大家见怪不怪了。

    在小城市里,不挨打都已经算运气好了。

    陈凡朝议论纷纷看猴儿一般的工人们挥挥手:“去!去!都干活儿去了。”

    工人们这才一哄而散了。

    等李克宾走到跟前,陈凡怕拍他的肩膀:“是克宾吗?”

    “嗯,是我,您是陈总吧?”

    “是啊,来,进屋坐。”

    李克宾先深深地鞠了一躬,然后跟着陈凡走进办公室了。

    进到办公室后,两人先聊了会儿。

    从莫奈到毕加索,从梵高到米开朗基罗,从印象派到抽象派,从水墨画到油画,陈凡把李克宾喷的一愣愣的,就仿佛碰到了一位大师,不由得诚惶诚恐。

    其实,陈凡想拿下李克宾并不难。

    眼下这个年代很奇怪。

    一方面专业人才奇缺,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又难有用武之地。

    说白了,就是流动性差信息渠道闭塞。

    需要人才的企业和人才双方都是盲人摸象。

    比如像李克宾这样,大学毕业国家是包分配的,但选择面儿狭窄。除了极个别优秀的学生能留在学校所在地,绝大多数都哪来回哪去。

    李克斌能分配到高等院校当老师已经算相当不错了,大学环境相对宽松,容的下特立独行的人。

    一旦他离开这个体制,就变得寸步难行了,即便到北上广这种包容性比较强的城市,他们也有可能沦落到圆明园里当流浪汉的地步。
    第(2/3)页